「2001太空漫遊」是藝術家李承亮重要的創作繆思。
大型作品「太空漫遊的直立空間」猶如本次展場宇宙的太陽,其他系列如同隨之運行的行、衛星,猩猩石們被設計錯落於展場的各個座標定點:依傍猩猩壁畫L形展牆區塊、降落大理石長桌上、定位紋路花崗岩地面、更有一舉拋飛室內佈展軌道,如隕石砸落於半戶外的落地櫥窗前(藝術家本人稱其為:太空落下的包裹)。
展覽主視覺的猩猩石實則位於南投仁愛鄉武界部落的聖經岩。
想像力同喜怒哀樂亦是舉世皆能理解的人性,藝術家透過猩猩與物件混種,希冀以人類的手作能量作為介質,佐以自然材質和人工舊物為基底,去往人類為自己未來鋪向的荒蕪幻境;「2001太空漫遊」影片一開始,出現數隻猩猩,其中一隻猩猩拿起一根骨頭把馬來貘的骨骸擊打碎化後,將骨棒上拋,隨即剪接蒙太奇出現太空衛星,象形化的視覺雙關揭開序場,而這正是欣賞作品「猩猩石」系列所需要的藝術幽默感。
「 橫濱星猩(Star-gorilla in YOKOHAMA)」原是一件尺幅長10米的作品,後來裁成三組件, 此作品如同是藝術家在橫濱駐村創作時的視覺系生活筆記,包括:煙灰缸、吸煙孔、法棍麵包、藍色山景、日文苦盡甘來轉化成的ㄅㄆㄇㄈ、當地建物、甚至是藝術家搭電車時,映在車窗玻璃上的擬猩化自己。這一連串的靜、動態捕捉,形成藝術家所謂的時間凝結,就在藝術家拋出的想法與線索之間,生活與電影同想像力產生連結,☆與猩相遇,新與猩雙關。
手作感與保留時間成為藝術家談論創作作品時,最常提及的兩個關鍵詞,李承亮是這麼解釋時間的:「2001太空漫遊」片頭的骨頭與太空艙蒙太奇剪接是時間、老件舊椅變身猩猩石板椅是時間、平面作品層層上色所保留下來的也是時間,不禁讓人想起闡述過時間、影像、運動三者的德勒茲理論。
🎬READY「時間旅行標誌」、📽️Rolling「注意風大標示版」、🎞️Action「油畫左轉彎」系列、✂️CUT 展間盡頭的壓扁可樂罐,展覽自成一部電影,藝術家身為導演同時也身兼數職地完成片場,重度看展迷如同影癡粉絲,在展間戲院裡看著文本開放的展示,得到一個個布希亞式彩蛋的開放結尾:藝術是鏡子? 還是布萊希特的鐵鎚?(藝術家看著魚眼鏡頭等你做出反應)。